改革大计: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70周年专题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在返京的列车上,有人问他感受如何,邓小平高兴地说:“到处喜气洋洋。”

1983年3月,邓小平结束对苏杭等地的考察,回到北京。

3月2日,邓小平即约请胡耀邦、万里、姚依林等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。

邓小平说:“这次,我经江苏到浙江,再从浙江到上海,一路上看到情况很好,人们喜气洋洋,新房子盖得很多,市场物资丰富,干部信心很足。”

邓小平指出:看来,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。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,要有全盘的更具体的规划。各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也都要有自己的具体规划,做到心中有数。

苏杭之行验证了“小康”目标的可行性。

也就是从这时起,邓小平开始将注意力,更多地转移到“小康”目标实现之后,中国的长远发展规划问题上。并在这个过程中,逐步提出了包括“小康”目标在内的分“三步走”、到21世纪中期“基本实现现代化”的中国长远发展战略构想。

1984年4月,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・豪时,第一次对“小康”之后的发展目标作了设想。

邓小平说:“与我们的大目标相比,这几年的发展仅仅是开始。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,第二个目标就是,要在30年至50年内,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。”

这是关于“两步走”的最初表述。

把20世纪最后20年的“一步”改做“两步”,再加上21世纪前50年的“一步”。

1987年4月,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、政府副首相阿方索・格拉时,更进一步提出了“三步走”的构想:

我们的目标是,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。以1980年为基数,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,翻一番,达到500美元。

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,再翻一番,人均达到1000美元。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,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。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,虽然人均数还很低,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。

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,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,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。做到这一步,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。

邓小平的这个战略构想,为中共“十三大”所采纳,成为了指导中国发展的一个宏伟蓝图。农村改革推行联产承包制

1980年春天,小岗村带头实行承包已经一年多了,当时在各种争议中,小岗村取得了丰收,并带动了全国很多地区实行改革。

此时,农村改革前的各种时机开始逐渐成熟起来。

2月,思想解放的胡耀邦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,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书记处总书记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改革大计: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
返回顶部